勉强及格. 短短96分钟,却容纳了一对恋人勾搭成奸(误)、孤岛蜜月(这段拍的让我想起三岛由纪夫的《挑战》)、奉子成婚、一拍两散的完整过程,但即便这样还是觉得有拖戏的感觉,这是一出本性难移加阶级局限造成的爱情悲剧,如果说博格曼每部片子都是在讲“某某不存在”的话,这部的主题可归结为“爱情童话不存在”. 全片还是有些亮点,一是时年21岁的安德森全裸出镜,身材饱满可观,而且演出了角色单纯的放荡、热情、不计后果. 二是博格曼对细节的把握老实厉害,那些水果店的布局,那些明暗交错互相吞噬的云的空镜,那些戏剧化但又不着痕迹的布光(火车上那场戏虽然是棚拍但是光的移动照顾的真好),再加上一入镜就活在状态里的演员们,博格曼在这一阶段已是第一流的调度者. 另外忽然想起来,博格曼的观感和黑泽明还挺近似的,两人对于明暗的把握颇相似6/10. 拍摄采用棚搭景和颜色斑斓的水墨画背景,虚实相映的手法给特定寓意的场景增添了舞台感,譬如给阿玲婆送行的活人葬礼,这场戏运用固定长镜头、一行人排列整齐的暗蓝色画面,前来送行的老人们讲述上山的程序逐一进行表演,突显了情绪感极强的次序性. 色彩的写意表现在邻居要饭、盛餐款待新儿媳和磕破牙遇见祭典上的儿子,背景灯光变暗突出二人的谈话,最后一场则是暗红色背景,强调儿子看见母亲满口是血的那一刻,心也在流血. 交代被活埋的一家,木下的镜头调度简直精妙:阿玲婆挑灯带儿媳看鳟鱼的洞穴,传承捉鱼本事,镜头透过灯的光色转变立即拉远,两人目睹了一大队村民把犯偷盗罪的雨屋一家绑走. 但木下的道德批判非常脆弱,惩罚了钱屋儿子的杀父行为的辰平本身也把母亲送上绝路,结尾辰平和妻子遥望着楢山怀念母亲,在弃母后怀念多少显得虚假.